扫一扫关注爱用建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设立在德国的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在审判法西斯战犯时,首次采用同声传译,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大型国际活动中采用同声传译。
同声传译的特点:
同声传译作为一种翻译方式,其最大特点在于效率高,原文与译文翻译的平均间隔时间是三至四秒,最多达到十多秒,因此可以保证讲话者作连贯发言,而不会影响或中断讲话者的思路,有利于听众对发言全文的通篇理解,因此,“同传”成为当今世界普遍流行的翻译方式,世界上95%的国际会议采用的都是同声传译。
同时,同声传译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通常用于正式的国际会议,因此对译员素质要求比较高。
在会议进行的时候,同声传译员会坐在隔音的狭小房间(俗称“箱子”)内,使用专业的设备,将其从耳机中听到的内容同步口译为目标语言,并通过话筒输出。需要同声传译服务的与会者,可以通过接收装置,调整到自己需要的语言频道,从耳机中获得翻译的信息。
会堂和各个会议厅都配有同声传译。每个语种都有一个工作室,6种语言共有6个“箱子”,每个“箱子”里通常坐着3位译员(2-3位译員)。
同声传译除了广泛应用于国际会议之外,也在外交外事、会晤谈判、商务活动、新闻传媒、培训授课、电视广播、国际仲裁等诸多领域被广泛使用。 与“同声传译”相类似还有一种叫做“交替传译”(或“交替口译”)的翻译方式也被广泛使用,这种翻译方式可以等待发言者讲话结束后单独进行口头翻译,因此比“同声传译”所需时间要长一些。
就这两种口译模式的使用情况而言,交替传译多用于规模较小且只涉及两种工作语言的场合,如外交会晤、双边谈判、访问考察、小范围磋商、记者采访、司法和准司法程序、宴会致词、新闻发布会,以及一些小型研讨会等。而同声传译,由于其具有不占用会议时间的优势,已发展成为会议口译中最常用的模式,广泛应用于各种国际场合。几乎所有正式的国际多语言会议以及国际组织都采用了同传作为标准口译模式。
联合国官方正式使用的6种语言同等有效,代表们发言时可以任意选用其中一种。联合国秘书处日常使用的工作语言,则有英语和法语两种,实际上英语使用更广泛。
凡是联合国的正式会议,代表们的发言都要在现场用阿、汉、英、法、俄、西6种语言“同声传译”。正式文件,包括重要发言,都要用6种文字印出,因而每次正式会议都必须安排6种语言的翻译,不得有任何疏漏。
同声传译是一种受时间严格限制难度极高的语际转换活动,它要求译员在听辨源语言讲话的同时,借助已有的主题知识,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完成对源语言信息的预测、理解、记忆和转换,同时要对目标语言进行监听、组织、修正和表达,说出目标语言的译文。
在各种国际会议上,同传译员需要以“闪电般的思维”和高超的语言技巧,成功克服多重任务间的交织和干扰,因此容易给大脑造成能量短缺或注意力分配困难。
根据 AIIC(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的规定,同传译员只要翻译出演讲者内容的80%就已经算是合格了(90 %~100 %的“同传”几乎是不可能的)。很多人平时讲话速度非常快,演讲时又往往只顾及自己的演讲内容,甚至还会掺杂各地的口音乃至方言,同传译员只好调动自己的一切知识储备和经验来全力以赴。能有意放慢速度来照顾同传译员的演讲者毕竟不是太多,这就对从业者的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同声传译的收入不是按照“月”计算的所谓“月薪”,而是以“天”为单位,严格的说是以“小时”乃至“分钟”作为单位,时间的计算按照8小时工作日进行,一般来讲,从会议开始到四个小时算半天,四个小时以上到八个小时算一天,同传的收入在每小时几千到上万不等,可谓“日进斗金”。
在同声传译价目表中,英语类1天1.2万~2.1万元人民币,非英语类是1.8万元人民币,一般需要2~3位译员组成一个同声传译组进行交替工作,上述价格为一个小组一天的翻译价格,据此推断,同声传译最低一天收入4000元人民币。
某翻译中心的英译同声翻译报价是:由资深译员担任,则为8000元/小时。
国内某些翻译公司的报价甚至是以上价格的两倍,可见该行业的吸引力。很多学语言从事翻译的人士把同传认定为从事翻译的最高境界。同声传译员一天的薪水甚至相当于一个白领一个月的收入,最低一个翻译员一天为6000元以上。
会议繁忙的时候,比如3~7月和9~12月,往往日程都会排得很满,有的会议都需要提前一个多月预订。优秀的译员在会议高峰的时候日收入可以达到4万元甚至更高,所以对于优秀译员年收入50万或者更多也不足为奇。此外,客户会支付同声翻译的食宿费用、机票费用、地面交通费用和其他有关费用。总的说来,收入很可观,因而同传人士也被外界称之为“语言金领”。
同声传译的市场普遍被看好,被业界形容为“不缺钱,就缺人”。同声传译属于全球稀缺人才,也是最难培养的人才之一,据统计,全球专业的同声传译人员总共也就2000多人,中国同声传译人才更是紧缺。
即使是如今已经普遍流行的英语,其人才能够成为“同传”都很少很少,而英语、法语、俄语以外的“小语种”人才原本就很罕见,能当上“同传”就更为稀缺,至于国际上流行的,能在经贸、科技、政法等各个领域学有所长的专业型同声传译人才几乎是一片空白。
随着中国与世界交流的日益频繁,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不管是哪里的国际会议,都离不开中文,都少不了来自中国的同声翻译。全球几乎天天都有国际会议,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会议也越来越多,可以说同声翻译在国内和国际的市场都是巨大的。据说,欧盟和澳大利亚甚至还请中国老师为他们培训同声翻译,同声传译的市场前景越来越被看好了。
同声传译需求量成倍地增加,但是合格的同声传译的数量却增长非常缓慢。据介绍,少数专业的同声传译人才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其他城市举办国际性的会议更是缺乏同传人才,需要从北京和上海临时聘请。
之所以能拥有如此高的收入和如此光明的市场前景,是因为同声传译的门槛非常之高,人才相当的匮乏,想当“同传”,一个字“难”。
进入同声传译的门槛相当高,理想的状况是接受正规的会议口译培训,打好良好的语言、技巧基础,之后再通过实际的翻译任务,积累经验。
除了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成熟的会议经验之外,进入同传行业还需要有很强的求知欲望,由于职业的需要,译员在做翻译的同时也往往要与很多领域的知识打交道,因此有人称“同传是任何领域的半个专家”,掌握广博的知识是做好同传的重要前提。
评价标准
“只能成功,不能出错”。我国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机构来负责同声翻译的相关事宜,也没有一套统一的标准对同声翻译的工作进行考评。要看一个同声翻译究竟胜任不胜任,将会直接由所服务的会议各方来作出评价。
一般会议结束后,主办单位、会场主席、专家、代表团都会对同声翻译的工作表示感谢,如果觉得你的工作很出色,他们会给予热情的赞扬,有的会直接邀请你下一次再和他们合作。如果同声翻译很糟糕,会场里当时就会有所反应,跺脚的、咳嗽的、说话的都有,情况会非常尴尬。
外行看待同声传译员,会觉得他们是金字塔尖上的一群人,出入豪华酒店,参加国际会议,经常与国际高端人士近距离接触,而且收入一天顶别人一个月,但进入同声传译这个行业非同寻常,行业里面的压力也非常人所知,很少有同声传译员会觉得一个小时几千元的收入确实很高。
同声传译时小的细节也要注意。翻译箱里动静要小,因为翻译箱里的麦克非常敏感,哪怕是轻轻翻书的声音传到与会代表那里都是巨大的响动,所以译员要尽量避免小动作或者磕碰,女译员甚至要防止带大的耳环,以免造成响声。
本文由爱用建站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爱用建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爱用建站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反馈中心进行举报。
留下你的评论
发表留下你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