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到底是个神马玩意儿?
小爱
科技资讯
2018-11-01

1. 好奇不?手机电脑只不过是一堆金属旮沓,它们到底是怎么才能动起来的?

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被无数的高科技产品充斥着,然而知道这些高科技产品的运作原理并且能改变它们的人可能只有万分之一。

大多数人只是从网上铺天盖地的新闻中偶尔听说到什么诸如“芯片”、“人工智能”、“编程”貌似高大上的名词。

我们平时接触形形色色的电子产品,难道大家就不好奇,它们是如何运作起来的吗?

其实,它们都只是靠着编程语言运作的,编程语言是人脑思维和计算机思维沟通的中间语言,是计算机可以理解加工执行的语言,用以和计算机进行运算思维沟通。

说白了,编程语言只是一门语言罢了,只不过我们学习其它的语言,目的是为了和外国友人交流,而学习编程的目的,是为了和电脑交流,编程入门十分简单,但是想要精通极其困难。

一位日本大师嘉纳治五郎(Jigoro Kano)曾提出了一个理念:简单的动作组合起来就能产生复杂、充满创意且强大的效果。

在这种前提下,少儿编程就应运而出,它的目的是吸引孩子了解电脑的硬件和软件,了解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天使用的技术是如何运作的,并提供图文并茂的故事引导孩子在线学习编程。

2.编程其实和你吃饭喝水一样,根本没有任何神秘

在文艺复兴以前,人们都崇尚神学,认为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太阳和星星只不过是围绕着地球转动的,但是有一个人——哥白尼出现了,他用“日心说”给神学写下了挑战书。

从那时候开始,科学便突破了神学的藩篱禁锢,历经牛顿的妥协和康德的批判,以及达尔文的进化论,科学也才向人类撩起了它万分之一的面纱。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应用呈现出爆发式裂增态势,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万物互联,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而所有科技活动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灵魂”——即以算法为内核的编程思维活动。

2014年1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身参与全球儿童“编程一小时”活动,公开倡导全民编程,提出“编程应更早的与ABC字母表和色彩想象同步得到教学”。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2017年国务院发文【国发2017-35号】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编程到底是个神马玩意儿?

3.科技也可以很“美”

很显然,人类在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官体验时,会走科技和艺术走的是两种路线,科技强调理性、量化、逻辑、系统、可复现,艺术强调抽象、发散、跳跃、想象力。

我国原来在科技和艺术之间划下了一道巨大的鸿沟,人们往往对理科生的印象就是刻板、呆滞,对文科生和艺术生的印象就是思维发散,思想跳跃。

但其实在一个儿童正常发展的过程中,这两者缺一不可,严谨、逻辑化的思维与对美和艺术的理解相结合,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得到创新。

乔布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个科技狂人,但是其对审美的把握近乎痴狂,所以才有了经典靓丽的苹果系列产品。

更为有趣的是现在通信领域的基础技术之一的扩频通信,其跳频技术的发明人竟然是一位好莱坞女演员——海蒂-拉玛,而其科技灵感更是源于一位音乐家的钢琴同步演奏。

艺术和科技互为补充,既有区别又在潜移默化中相互影响,艺术更可以为量化、有时又略显"枯燥"的科技世界带来人类最原始的感动和幸福。

4.我们最需要的改变的,是家长的焦虑思维

对于现在的儿童来说,其实很辛苦,一边是喊着为青少年减负,一边是知识体量的裂增和日益激烈的综合素质竞争。"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成为了所有家长的焦虑。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要说减负,根源上是要减掉家长身上的包袱,回到理性的教育观上。

理性的教育观应该是充分尊重青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既重视知识的学习,更重视天性的保护、想象力的培育和志趣的发掘。

4-8岁的儿童,兴趣广泛,对世界充满好奇,是发掘兴趣的黄金阶段,弱化知识正确性的纠正,强化想象力的保护和跨学科领域的兴趣探索,尝试接触不同领域的内容。

9-12岁的儿童对知识的正确性、逻辑性和因果系统有了更为准确的认知和强烈的需求,对兴趣和自身也有了接近客观的定位,可能会从之前众多好奇的学科领域,聚焦到某一方向,而家长此时如果能敏锐的能觉察到这一方向,给予更多的支持,也会使更容易让儿童在将来获得某一领域的收获。

5.小孩子到底适合什么样的编程语言?

近几年,儿童编程从国外开始兴起,日本从2012年开始在中小学推行编程学习;英国从2014年起将编程作为5-16岁学生的必修课,我国从2017年起,开始逐步推动编程进入中小学课堂。

目前浙江等地为最前沿,将信息技术(含编程)正式升级为高考项目。预计将成为今后国内中高考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向。

当前开设编程课程的机构,主要使用语言有:纯图形化编程语言、C语言/C++/Java/H5/Python。

其中:C语言对数学功底要求较高,适合数学功底好但需要系统梳理逻辑思维的儿童;C++/Java/H5/Python等对英文单词量要求大,语法规则多,编程功能更侧重于完成一定功能的软件,更适合第一语言为英语或英文功底特别扎实的中国儿童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图形化编程就脱颖而出,其对数学和英语的要求没有上面列举的那些语言这么苛刻,能主要锻炼儿童的逻辑化思维,4-10岁的儿童,更建议学习图形类课程和机器人课程。

图形化编程语言目前主要有两种,一是目前各类机器人编程课程使用,如乐高、能力风暴等等,二是纯Scratch图形化编程,如智教台、费奇少儿编程等等。

学编程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儿童实现了什么样的功能,设计了怎样好玩的游戏,更不在于他们掌握了怎样的具体技能,而是在于儿童思维方面的进步,特别是逻辑思维的影响是让他们终身受益的,编写的程序是个人思考过程的完整梳理和复现,哪怕一个小环节有没思考清楚,都会在计算机执行结果上产生反馈,这就是在小学阶段学习编程的最大意义,带给人思维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阅读量:4061
上一页:Apple AirPods 二代,我们应该对其有什么期待?
下一页:李彦宏:人工智能事业不落地就不持久
最新评论

本文由爱用建站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爱用建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爱用建站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反馈中心进行举报。

{"imgUrl":"https://koss.iyong.com/swift/v1/iyong_public/iyong_2596631159095872/image/20200330/1585569687771070727.jpg","origWidth":540,"origHeight":127,"hotAreaArr":[{"dragLeft":354,"dragTop":32,"dragWidth":158,"dragHeight":60,"dragLinkObj":{"optp":"","type":"column","name":"推广C","url":"page.html?id=1371","id":"3302661374230720"}}],"textBtnArr":[],"textBlockArr":[]}

留下你的评论

发表

留下你的评论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