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爱用建站
2017年2月3日,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宣布,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用2000万美元设立了一个奖学金计划。这是这所大学有史以来收到的最大规模捐赠。
这个奖学金的设立,跟马云少年时在西湖边的一段际遇、以及一位曾为少年马云打开世界之窗的澳大利亚人有关。
38年前,16岁的马云与澳大利亚人Ken成为了笔友。马云在杭州师范大学念书时,Ken一共为他提供了约200澳元的支持。
如今,马云以2000万美元的奖学金计划回报Ken曾给予他的帮助。澳大利亚总理将马云和Ken的这段往事称为“伟大的跨国友谊”。
1980年,刚刚打开改革开放大门的中国迎来了一支来自澳大利亚的代表团,他们的行程主要围绕中国几个核心城市,包括杭州。
莫利一家也在其中——父亲肯•莫利是一位刚刚退休的电气工程师,在1970年代加入了澳中友好协会;母亲叫朱迪,他们还有三个孩子:戴维、斯蒂芬和苏珊。
1980年7月1日,他们来到了杭州。在宾馆附近的孤山公园游逛的时候,戴维结识了正痴迷英语学习的15岁少年——马云。
“晚上自由活动的时候,我们在公园里玩火柴,一个男孩走过来和我们打招呼,他想锻炼一下自己新学的英语口语技能。他介绍了自己,我们互相寒暄了几句,约定之后再来这个公园碰面。”很多年后,戴维这样回忆道。
他突如其来,也带来了一场不期而至的友谊。
此后,戴维与马云成了笔友。
但在那个时候,莫利全家都未曾料想到,这个中国男孩,和这场源自西子湖畔的友谊,可以绵延至之后的悠长岁月。
马云开始定期与戴维,以及他的父亲肯•莫利通信,并和戴维一样称肯为“father”(生活君调皮地想表示,这是认干爹么,开玩笑了~)。
肯告诉马云,“把字据留大点,这样好在回信时把一些‘纠正’,写在字距空白处”。戴维解释道:“最初是想通过这些纠正让马云来学习英语。我觉得这对他非常有帮助,也鼓励了他继续学习英语。”
马云小时候写给戴维•莫利的一封信。
这样的通信持续了五年。
1985年,肯·莫利邀请马云来家中做客。那时的马云,已考入杭州师范学院,并当选为学校学生会的主席以及杭州市学联主席。
“试试看,说不定你能拿到护照。”Ken Morley这样鼓励一位从来没有出过国的中国少年,并邀请他前往澳洲旅行。为了促成马云的这次旅行,Ken做了大量的工作:他去了纽卡斯尔市政府,并向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馆发电报说明情况。
在Ken的鼓励下,年轻的马云终于跨出了国门。“尽管当时7次申请签证才最终成行,但正是年轻时期赴澳度过的这段时光,当地的文化、景色以及人民,彻底改变了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马云说,是Ken为他打开了第一扇世界之窗。
马云当时随身带了100美金,是从全家所有亲戚那里才凑到的,但这场旅行真正改变了马云的人生。
肯•莫利的家位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纽卡斯尔市郊区的新莱姆顿地区。
一个月后,当马云回到杭州时,他好像已经变了一个人。
32年后,当马云第三次来到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回忆起那个时刻,他这么说到:
“(1985年)在纽卡斯尔的29天,在我的生命中至关重要。我出生在中国,100%是中国制造,也从未离开过中国。但来澳大利亚改变了太多过去的认知,我开始觉得必须得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去思考。在那接下来的10年,我都在想中国需要改变,我们需要更开放的思想,我们要用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事物。”
Ken和戴维带马云一起去了悉尼的塔龙加动物园(Taronga Park Zoo),身后是可爱的羊驼。
1985年,马云在澳大利亚悉尼。
图中从左至右分别为:斯蒂芬•莫利、马云、莫利家的一个亲戚。
马云在面对外国人的时候并不羞怯。在当地郊区的一间会所,他给当地的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团体做了表演,主要是他学的猴拳和醉拳。
马云在澳大利亚当地的一个太极拳爱好者团体表演猴拳和醉拳。
马云与莫利一家的友谊逐步加深。
在马云去过澳大利亚后,肯•莫利带着斯蒂芬•莫利(肯的次子)来杭州回访。因为父母家的房子太小住不下,所以马云只好把莫利父子安排到大学宿舍去住。
“我们在马云家里吃晚饭,然后再骑车回学校。”斯蒂芬回忆道,“马云一直忙着为我们做饭,让我们觉得很受优待。”
图中从左至右分别为:斯蒂芬•莫利、肯•莫利、马云。摄于杭州。
马云放假的时候,他又带着莫利父子去乡下游览。回到杭州的那天晚上,马云摆了一桌酒席款待,还特地邀请了当地的一些贵宾作陪。斯蒂芬说:“我从没见过在一个地方能挤着这么多人。很显然,那时就可以看出,马云是有沟通天赋的,他善于建立人脉。”
马云和肯•莫利 马云在杭州请Ken Morley吃饭,举杯共饮。Ken曾回忆说:马云请我们去他家,并为我们做饭,我们觉得很开心。
马云的大学生活并不轻松,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虽然不用交学费,但生活费是必须要交的,这笔钱让马云的父母感到为难。Ken没有上过大学,但经常与马云谈起纽卡斯尔大学,此时,肯·莫利再一次施以援手。“钱并不多,一星期也就5-10美元的样子。因此每隔6个月,我会给马云寄一张支票。”两年多的时间里,肯总共给马云寄了大概两百澳元。
马云后来说,肯和朱迪为他付出的所有已经无法用任何言语来形容了。
这场友谊持续了24年。老莫利于2004年9月去世,享年78岁。
马云在唁电中说,他曾计划有一天能跟肯这位“他的澳大利亚‘父亲’和导师”一起乘西伯利亚铁路旅行。
肯的儿子戴维写信给我说:“这种想法现在看来太渺茫了。以他现在的身份,再想像普通人那般出游确实有点困难,不过我想,终有一天,我会代替父亲来实现马云的这个想法。”
马云陪KEN在杭州
2008年杭州机场,马云少年时期的澳大利亚笔友戴维•莫利
在中国的语言体系里,对这种感情的形容,往往会用“忘年之交”。
在马云家里和办公室里,一直有个位置,放着他与Ken家人的合影。
马云带Ken游览杭州。马云回忆说:每次见面我们都会争辩很多事,尽管Ken常说“Jack你在瞎扯”,但他总以极大的好奇心和善意支持我。
37年后,2017年2月3日,马云第三次来到澳大利亚纽卡斯尔,肯的家乡。
在悉尼,当马云与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会面时,马云说:因为ken,澳洲之行是一次感恩之行。
2月3日上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悉尼与澳大利亚总理马尔科姆•特恩布尔(Malcolm Turnbull)会面时表示,澳洲之行是一次感恩之行,因为KEN。
3日下午,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宣布,来自中国杭州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纽卡斯尔大学设立了一笔2000万美元的奖学金计划。
这是纽卡斯尔大学有史以来收到的最大规模捐赠。这个奖学金的名字,叫做:Ma-Morley(马&莫利)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中国的文化语境里,同样传承着这句话。
捐赠仪式开场前,马云和他的少年笔友,戴维•莫利在会场一角亲切聊天。
似乎就像37年前,那场西湖边的偶遇一样。
1980年,西湖边,初次见面的马云和戴维•莫利。
现场,马云说,这项奖学金将用于“支持那些想自己看看这个世界,经历它、用自己的脑袋思考它的人们。”
马云说,“那次澳大利亚之旅真正的改变了我。纽卡斯尔那29天,在我的生命中至关重要。没有那29天,我永远也不会像今天这样思考”。
当年向马云发出邀请的Ken已于2004年去世,他的儿子,也是少年马云的笔友David代表Morley一家发言致谢:“如果我父亲仍在世,看到马云为纽卡斯尔大学捐赠,致力于开创一个可持续的未来,他应该会非常骄傲和感动。”
马云回忆说:每一次和KEN相遇,我们都会辩论很多的事物,他会说“Jack,你是瞎扯淡”。即便那样,他总是那般支持我。
“他知道我讲话的方式,知道我干过什么,但是总是支持我,用他极大的好奇心与友善。”
“我学到的是,这个世界太有趣了,这个世界太独特了,你需要自己去体验。你需要用你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我一直希望有一天可以成为像Ken那样的人,帮助和支持自己根本不认识、只是在街上遇到的年轻人。”马云说。
马云说,他一直希望有一天可以成为像Ken那样的人,帮助和支持自己根本不认识、只是在街上遇到的年轻人。
马云与Ken Morley夫妇。马云将Ken视为曾为自己打开世界之窗的导师。
这是少年马云的故事,也是首富马云的故事。
但这个故事只是讲述了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情感——无关国界,无关年龄,无关金钱。
相信年轻人,鼓励他们尝试用不一样的角度去看世界,鼓励他们去相信勇气、智慧和善良,并予以分享。
所有发自内心,投射向这个世界,并广为散播的爱和善意,永远不会被拒签。
记得当时是少年。
本文由爱用建站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爱用建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爱用建站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反馈中心进行举报。
留下你的评论
发表留下你的评论
发表